从入门到高分:全球GMAT考生有口皆碑的备考资料
2021年10月13日
GMAT考试官方社区
众所周知,GMAT考试的三个科目包含与现今商业世界各种挑战和机遇相关的内容,确保考生为商学院及今后的学习做好准备。其中数据洞察(Data Insights)科目着重考察考生在复杂商业环境中分析多源数据、做出合理决策的核心能力。该科目包括数据充分性分析、多元推理、表格分析、图表解读、二段式分析五种题型,这些题型共同构成了一个全新的评估维度,精准对标当代商业环境中最具价值的数据处理能力。
“GMAT数据洞察科目的题目经过十多年的严谨研发,并获得美国专利。”GMAC考试研发和心理测量学高级总监、主管Chris Han表示,“这些题目凝聚了来自商学院和业界的2,000多位专家(包括大学教授、招生官、院长及行业专家)的智慧,呈现了真实而复杂的商业场景,使考生能够展现批判性推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能力在当今数据驱动的世界中对于考生或者职场人士做出明智决策至关重要。”
那么,中国考生在数据洞察科目的表现如何?有人认为这是展现数理优势的良机,也有人视其为备考路上的挑战。数据洞察科目究竟是中国考生的”送分题”还是”送命题”?如何制定高效的备考策略?又有哪些实战经验值得借鉴?让我们一起来探寻答案。
中国考生如何应对数据洞察科目
作为以数据分析为主的科目,数据洞察自然成为数学能力相对较强的中国考生关注的焦点。围绕这一科目的备考策略,考生们各抒己见,其中形成了两种代表性的观点:一派认为科学备考和模考训练可以提升答题效率,另一派考生主张考试中必须学会战略性取舍,从而不影响本科目/考试的整体成绩。
其实,这两种策略并不矛盾,考生完全可以根据自身情况进行选择,或将二者有机结合,制定出最适合自己的个性化备考方案。
科学备考派:科学备考和模考训练有助于提升速度与准确率
有考生认为,数据洞察科目主要考察数据素养,通过科学的备考规划和模考训练完全可以提升应试水平。“这部分我其实没怎么练,但从我考试的结果来看,还是需要一定的专门训练的。这一部分的特点是阅读量非常大(因为存在MSR,TPA这样的题),我感觉阅读量甚至要比VR还大(小红书用户@16324)”。
另有考生指出,日常训练对维持考试心态平稳至关重要,“其实我在考试中碰到的MSR并不是很难,是完全可以全部对的难度。这里大家要有信心,不要害怕,加快阅读的速度。(小红书用户@瑞un)“通过系统的模考训练,考生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答题速度与正确率,从而在考试当天遇到困难时能从容应对。
战略取舍派:如何在时间压力下寻找最优解
除了科学备考与强化训练,也有考生认为,面对数据洞察科目复杂的题型和紧张的时间,必须根据自身情况做出取舍,避免因小失大。“我也没有刷很多的题,我觉得最重要的还是遇到不会的题要及时放弃,那种图表题简单的一定要拿下,想遇到稍微复杂点的TPA直接随便选一个跳过了,保证后面的图表题有时间写,而且这部分的容错率也是可以。(小红书用户@ouo)”。
数据洞察科目包括5种不同的题型,本科目的时间管理对考生来说也颇具挑战,一不小心可能会做不完,“我是自学备考2个月后一战645,当时Data Insights全面崩盘,然后这个科目我也是真的没怎么学过,感觉不是很重要,就没怎么在意,结果没想到考试真的比OG难特别多,根本做不完题目(小红书用户@October)”。
还有考生提到,可以充分利用GMAT考试中的“标记与检查”功能,“抓住简单题和擅长题的正确率(稳稳保住底线分)!难题和没把握的题猜就完了。记得点红旗标记🚩,如果有时间就回来看,如果没时间就随他去吧(因为我发现难题的认真做的正确率有时还不如猜的高)(小红书用户@豆腐拿铁)”。这些考试中的小技巧,都能帮助考生在数据洞察科目缓解时间压力,提升答题效率,从而获得理想的成绩。
综合来看, GMAT考试的数据洞察科目既需要扎实的数据分析能力,也考验考生的时间管理和决策能力。“备考数据洞察科目不仅能帮助考生取得GMAT高分,还能让他们更好地适应商学院课程,最终成长为未来的商业领袖”,Chris Han说到。
无论选择哪种策略,或两种策略相结合,每位考生都需要结合自身优势,在练习中摸索出最适合自己的答题节奏,这样才能在考场上实现得分效率最大化。
数据洞察:中国考生的新机遇
数据洞察科目通过数据充分性分析和多元推理等题型,系统评估考生的数据素养能力。这一科目既为母语非英语的中国考生提供了展现数理优势的机会,也对他们的英语阅读和综合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虽说数学功底还行,但是Data Insights里题量的幅度还是比较大的,这个说到底还是要锻炼自己的阅读能力,我在这方面还欠缺一点,在Data Insights里面的读题速度还是偏慢了一点,熟练度还不太够。”参加了新版GMAT首考的考生徐骁晨说到,“可能是因为数学里面的阅读和Verbal里面的会有点不太一样,数学里面可能一句话包含的信息很多,我发现很多时候读完一遍之后要反过来读第二遍,才能真正把那些数量关系列出来,这样可能会花费一些时间。
与此同时,也有考生持乐观态度:“考完之后回看GMAT考题,静下心来好好读题发现其实难度不高,中国考生应该很容易在DI部分斩获高分。只是DI的题型确实不常见,所以不能盲目自信和仅凭经验主义,还是应该稍微练练!”
最后,结合众多考生在数据洞察科目的实战经验,我们可以总结出一些有效的备考策略:
总体而言,数据洞察科目既是中国考生展现数学优势的舞台,也是对考生综合能力的考验。只要掌握科学备考方法,制定针对性的考试策略,考生完全有能力在这一科目取得优异成绩。考生在备考过程中还可以通过系统训练找到最适合自己的答题节奏,最终在考试中实现最佳发挥。今天就预约你的GMAT考试吧!既简单又方便,现在就开始你的备考与模考训练!
2021年10月13日
GMAT考试官方社区
2024年06月27日
MEGHAN MARRIN - POETS&QUANTS
2018年05月28日
爱荷华州立大学DIANA SLOAN